![]() 再次創業的土豆網創始人王微闖入中國增長迅猛的電影市場,決定用互聯網創業公司模式,打破中國無法誕生優秀動畫工作室的魔咒。 大多數人聽說王微創建了一家動畫電影工作室,都沒有表現出意料之外的樣子。一直頗具文藝青年范兒的王微,既有錢又有時間,做這樣的事好像是順理成章。但正是這點讓王微特別擔心——外界可能會誤以為這只是他離開土豆后的無聊玩票,并不會認真對待自己的再次創業。 為了顯示自己對二次創業的認真程度,王微會給你講從美國到中國,他前前后后見過300多個動畫和電影業內人士的經歷。他認真地請教他們,應該如何創建、運營一家動畫電影工作室。但最后,那些專業人士的建議他幾乎一個都沒聽。而他們警告不要嘗試的方向,王微卻差不多都做到了。這就是王微的追光動畫,一家不做外包、不做特效、不在美國組建團隊、希望在中國電影市場靠動畫賺錢的電影公司。 王微還用科技創業公司的方式招攬到一批動畫和技術高手,然后又用互聯網公司的方式管理這些桀驁不馴的藝術家:安排班車上下班、作品全部數碼化、嚴格規定交畫稿時間表、迭代修改他們的動畫作品,同時還奉上一份公司期權—這是一套絕大多數中國動畫師們從未經歷過的工作方式。王微還為追光動畫引入了風險投資,頗有點讓自己“戴著鐐銬跳舞”的意味。所有這些都傳遞出一個信號:與眾不同的追光動畫是一家采用全新運營模式的動畫電影制作公司。“我希望能做出一些別人沒做過的東西。這么多年下來,開發產品、寫小說或劇本,才是我覺得最興奮的時候。這是一種創造的感覺!”王微對《時間線》說。 但這些非常規的舉動,反而會讓外界不能確定王微是認真的,對不對? 不是玩票 創建一家動畫電影公司并非王微的一時興起,他首先看到了中國的電影市場迅猛增長。在與美國市場對比時,王微發現,中國市場缺乏高質量的動畫電影產品。這意味著存在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作為一名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在線視頻網站的極客,王微本人對動畫電影又特別感興趣。 另一方面,王微認為技術是自己最大的優勢,這意味著自己更適合開發動畫類產品,而不是真人電影。因為真人電影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明星的表演。而動畫電影則從技術上更為可控,每畫一筆就像寫一行程序代碼一樣。 動畫電影會像移動互聯網那樣,成為創業者的臺風口嗎?王微的判斷是:“如果幾年前做動畫電影還有些早的話,現在終于到時候了。” 王微一直很重視所進入行業的成長性。這來自于大學剛畢業后一段坎坷的經歷。當時,剛畢業的王微,進入一家銷售紡織行業釘扣機器的日本公司工作。盡管這家公司擁有非常出色的產品,但由于整個行業的沒落,王微感到自己登上了一艘即將沉沒的大船。“真的感覺不管你有多少聰明才智,在船沉下去時做不了任何事情。”王微說,“23歲離開那家公司時我就下決心,從今以后我去任何行業、做任何事情,都絕不想再經歷那種絕望和悲傷。” 有不少人建議王微直接在美國組建自己的動畫制作團隊,利用當地的人才和技術,制作高質量的動畫產品。王微多次到好萊塢考察后,發現愿望與現實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 對美國本土出色的導演、編劇而言,最重要的是好萊塢巨頭的認可和獲得美國市場的成功。他們愿意為一些來自新興市場的影視公司制作動畫電影,可一旦好萊塢巨頭提供新機會,就會毫不猶豫地轉而與美國大電影公司合作。這會嚴重影響之前的項目進度。此外,這些導演和編劇只會把王微這樣的合作方當作提供資金的投資者,而不會在動畫設計、劇本故事等方面聽取王微的意見。這意味著在美國組建團隊非常容易失控。“我們也考慮過與美國的導演和編劇合作,最后發現只是看上去很美好的事,創業公司開發新產品不可能這么做。”王微說。 而這意味著他只能在中國組建團隊,而且暫時也不具備實力進入國際市場與皮克斯、夢工廠這樣強大的公司競爭。而其他類似于可以先做一家特效制作公司,或初期利用動畫外包制作積累資金和經驗,然后再考慮制作動畫等建議,經過王微分析后也都被—否定了。 “我希望多聽大家的意見,檢驗一下自己的邏輯是不是成立,自己對市場的判斷是不是成立。但最后會有一個自己的獨立判斷,然后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王微說。 經過對比美國市場的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的比例,王微判斷,7000萬元人民幣是在中國制作一部高質量動畫電影的最低成本。他對這樣一部作品的投資回報預估是,達到2.5億元票房才能不虧錢。王微向本刊透露,追光動畫不會制作低齡動畫,其第一個產品,是關于門神在現代社會中遭遇的動畫電影,預計將在2015年下半年上線。 互聯網式動畫 在很多方面,追光動畫與傳統的動畫電影工作室截然不同,甚至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另類的互聯網公司。 王微認為國內現有的大多數動畫電影工作室,在運營模式上存在根本問題。追光動畫建立伊始,并不是大談故事劇本或者動畫形象,而是先招來了項目管理和后臺技術人才,把工作室的管理平臺和技術平臺搭建起來,然后才開始招聘藝術類人才。 由于并沒有電影行業經驗,追光動畫剛開始也按照電影工作室的傳統,分別去招導演、編劇、制片人等角色。但王微面試過一些人后發現,這種特別細致明確的分工并不適合自己的小公司。這就像一家創業公司仿照跨國公司搭建自己的組織架構,會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互聯網創業公司,都早已習慣在發展初期,創始人集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程序員等角色于一身。核心員工每個人也都要身兼數職。于是,王微決定按互聯網公司的方式來運營自己的電影公司。 目前,追光動畫已經達到20余人的規模,分為技術、項目和藝術三個方向,其中藝術員工大約10人。王微不僅是追光動畫的CEO,還身兼編劇、導演、制片人等多個職務。管理團隊中的許紅梅來自創新工場,負責公司的人力、行政、市場和公關。王微的特別助理殷鐘睿畢業于哈佛,因為公司缺少人手,現在是一名制片經理并負責項目管理。 剛加入追光動畫時,有不少員工還不太習慣。這里CEO沒有自己的辦公室,跟大家一起坐在開放辦公區;早上有班車接送,中午有阿姨做飯;還能拿到公司發放的期權股票。 而對他們沖擊最大的,則是很多人發現工作流程讓他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比如,當他們開始畫一幅動畫場景時,底層的技術管理平臺就會按照規范給它自動起好文件名,而不能隨心所欲用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有一個年輕小伙子,剛加入時,堅持用紙而不是數碼手繪板作畫。他號稱用數碼手繪板畫起來沒有感覺。但隨著作品需要頻繁修改,在紙上修改的工作量實在太大,他最終還是接受了使用數碼手繪板。 “互聯網公司做產品就是要快速迭代。有好點子加、有問題改,不斷地修改。”王微說,“剛開始我發現,有些藝術家一說到需要修改作品就爭得面紅耳赤。那我就以身作則,我寫的劇本大家都可以提意見修改。在這里沒有‘我’的作品,只有‘我們’的作品。” 王微為公司的首部電影編寫了劇本。從故事到劇本多次修改,截至接受《時間線》采訪時,劇本已修改20余次,并且仍然在修改對白。 目前這部電影產品還處于內部迭代的階段。按照規劃,再過幾個月追光動畫將開始小規模用戶測試—不斷邀請一些觀眾來觀看電影的部分片段,然后根據他們反饋的意見繼續修改。王微希望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能建立一種互聯網式的企業文化—所有人都快速反饋、快速開發產品、不斷迭代修改、信息公開透明、互相信任分享。只有這些簡單的要求融入公司基因,當公司開始高速成長時,才能將這些特點保持下去。 但植入互聯網基因并不代表王微否認了電影產業的專業性。人才一直被認為是限制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的嚴重問題。但王微通過深入了解,發現中國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分布特別分散。大部分有才華的人,都自己單干。他要做的就是一個一個找到他們,然后把這些人聚合在一起。 其實,當初王微和他的創業團隊對國內動畫行業并不了解。他們的方法是:不停地去見人,了解這個行業究竟有哪些牛人值得爭取。有一天,王微見到了一個能力很強的業內人士,但她馬上要到廟里去修行一段時間。不過,雖然沒有加入,她還是給王微推薦了另外一些人。通過這種“滾雪球”般的人才招募方式,追光動畫聚攏了一批人才。而他們之所以愿意加入,主要原因是認同王微的理念,相信這個有著清晰目標和靠譜團隊的創業公司能夠做出好的產品。 王微發現,這些動畫藝術家和程序員在本質上驚人相似—都是技術工種,邏輯性比較強,思考方式也都會把抽象理念轉化成一個具體的東西。因此,用互聯網公司的方法管理他們是適合的。“我們自己已經開始不斷去驗證,在中國做的動畫電影應該怎么做。世界在改變,方式肯定要改變。” 追光動畫還有三位藝術總監:動畫總監、藝術總監、視效總監。其中負責CG特效的視效總監韓雷加入追光動畫前,已經在夢工廠工作了7年多,曾經參與過《功夫熊貓》的制作。王微是今年1月到好萊塢時與他結識的。韓雷在夢工廠在華合資公司東方夢工廠和追光動畫之間,最終選擇了后者。 王微還在好萊塢當地聘請了三位顧問:藝術顧問,曾在夢工廠任職十年以上;故事板和動畫顧問,曾任皮克斯動畫總監,擁有多年故事板和導演經驗;制片顧問,曾任好萊塢動畫大片的制片人。 故事板和動畫顧問會通過IT系統查看存儲在服務器中的圖像文件,然后每周與追光動畫團隊進行兩到三次視頻會議,講解畫面風格、動畫節奏等技術問題,每次視頻會議都會有兩三個小時。而制片顧問則會指導追光動畫,為開發的動畫電影制作詳細的制片規劃,包括每一場戲的時間表、相應預算等等細節。 從追光動畫與眾不同的運營模式來看,這家創業公司很難在好萊塢找到一個清晰的對應模板。這也讓外界對追光動畫的未來充滿好奇。 “動畫電影中,很多是東西是跟人體結構、捕捉相關的新技術。我們的一個核心是科技、技術。如果我們真能把這個領域的東西弄透了,做得很扎實,那將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科技公司。我覺得這是特別打動我的。所以關于這家公司的未來發展空間究竟會有多廣闊,其實誰都不知道。”王微對《時間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