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科幻電影異軍突起,在科幻大片熱潮背后,快速成長起來的還有中國電影后備軍——特效制作團隊。對于中國電影產業來說,科幻電影崛起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讓更多國內特效團隊經歷了鍛煉,為中國特效帶來了升級和飛越的“火種”。 追趕國際標準的一大步 《阿凡達》有1600個特效鏡頭,《流浪地球》有2003個。雖然特效鏡頭多,但《流浪地球》卻有的放矢地將有限的成本投入電影制作中。8000張分鏡頭畫面、10000件道具制作、3000張設計圖紙、3000多名視效工作人員…… “窮,只能自己做!盋G設計師張亞平坦言,“《流浪地球》投資僅3億元,遠低于國內大片6億元至8億元的平均水平。之前也考慮過請好萊塢的特效公司擔任后期制作,但最后因為預算有限,后期大部分特效基本都由國內公司完成。”
中國特效團隊正在追趕好萊塢工業化水準(制圖 張海寧) 但國內每家特效公司都有各自的流程和不同體系,不像好萊塢那樣,特效公司流程制度基本統一。那么,如何對這些特效公司建立有效的對接機制?如何統一管理? 最后,《流浪地球》制作方直接管理主要4家特效公司——橙視覺、More、Dexter、Pixomondo,然后再由這4家公司各自分包給旗下的外包公司。幾個月下來,多個團隊達成了集成和標準化管理!啊读骼说厍颉反碇袊娪爱a業在科幻類型上的工業化水準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笔锥紟煼洞髮W文學院教師、青年文藝評論家林品說,“它使得后期制作能夠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和盡可能高的效率集成在一起。《流浪地球》建立起了中國科幻前期拍攝與后期管理的統一流程標準,對中國特效行業具有啟示作用。” “今天的一個電影特效鏡頭往往集合了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團隊的通力協作,中國電影也開始投入到這種全球化的制作環境中。”有業內人士表示。而且,國內很多特效公司多年來一直為海外代工,也部分直接參與到很多好萊塢電影的制作中。另外,越來越多國際特效公司開始進駐中國,中國本土的特效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比如,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影特效團隊的BaseFX,總部位于北京,在我國江蘇無錫、福建廈門及美國洛杉磯等地均有項目制作和管理團隊。BaseFX曾憑借《太平洋戰爭》《海濱帝國》和《黑帆》三度獲得艾美獎最佳特效獎。再如由詹姆斯·卡梅隆創立于1993年的數字王國,2016年初完成對影視后期制作公司PO朝霆的收購。PO朝霆2003年創立于我國香港,在北京、上海等地均設有分公司。數字王國曾為超過100部電影,包括《泰坦尼克號》《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等提供特效。還有中國本土民營后期公司天工異彩,曾參與《畫皮2》《唐山大地震》《龍門飛甲》《尋龍訣》等作品的后期制作。 底子薄、人才缺,“用愛發電”? 對于中國電影產業來說,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科幻片培養了一批電影制作的后備軍,它讓更多國內特效團隊經歷了磨煉。 首先,從理念上看。“早期的特效畫面都是憑感覺做,比如,畫面哪里暗了就補一點光,哪里亮了就擋一點光,用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去做會導致畫面效果不好,也會導致反復修改增加制作成本。這兩年,國內逐漸接受科學的制作理念,制作原理向真實的物理世界規則逼近。國外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聘請物理學家、數學家研究真實的現象:火是怎么燃燒的、雪是怎么堆積的、瀑布是怎么流淌的、光是怎么傳播反射的,然后把這些規律轉換成數學公式和軟件。國內這幾年才開始慢慢接受這些理念。”影視后期技術專家戴巍表示。
《霍比特人》劇照 其次,從研發上看!皣鴥鹊暮笃趫F隊慢慢成長起來了,主要是接國外的外包工作鍛煉出來的!膘盼铱萍寂嘤枠I務總監李澤宇表示,“以前我們公司就是接外包,現在是自己做,整個團隊的戰斗力和經驗值都在不斷提升,我們和老牌渲染器V-Ray合作,將他們的官方課程引入國內,由合作的專家翻譯并制作成培訓課程,然后傳播出去,效果很好,杭州玄機動畫、深圳絲路視覺等企業在接受了這套課程后,生產制作時走的彎路少了,效率提升了,作品效果更好了!睘榱颂嵘秩拘、降低成本,《流浪地球》的特效團隊也尋求國內云服務商——華為云的支持,以提高渲染效率。 “不過,在研發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國外頂級水平相比差距較大,我們一般還是用國外開發的軟件,國內中高級特效公司也設計軟件,但未形成標準,使用率也不太高。尤其是我們拿到的資料、使用的技術是好萊塢用過的二手資料,他們公布出來的技術一般都是幾年前使用過的,而且只有國內最先進的公司才能吃得下來好萊塢幾年前用過的技術,中小型公司用的甚至是好萊塢十多年前的技術。”戴巍表示。
《流浪地球》劇照 最后,從人才上看。高端特效人才依然匱乏,特效制作工作繁重,一部大電影的特效制作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兩年,團隊每天坐在電腦前做枯燥的工作,需要很強的耐心和意志力!岸遥麄行業比較窮,也導致高端人才流失!贝魑√寡,“堅持在這個領域的從業者都是在‘用愛發電’! 影視制作行業技術難度高、人力投入大。一個優秀的特效師要掌握高等數學、攝影、劇作分析、數字色彩理論、造型、分鏡頭、基礎物理學、光學等知識,還要掌握超過50種專業軟件,隨時要更新手頭的無數種插件,適應世界特效行業兩年一次大革命、6個月一次小革命的發展速度。 為何這么“窮”?先刷新認知 “窮”顯然是特效行業發展的瓶頸。據特效師Rick介紹,制作影視特效的資金主要花在3個方面。 一是硬件。一般特效公司都有渲染農場,渲染農場有幾百臺機器,一臺機器就需要幾萬元。一個電影如果9個月拍完,等特效就要等一年半,時間主要花在渲染上!缎请H穿越》里卡岡圖亞就渲染了半年,那些大型渲染集群的電費就不是一筆小數字。 二是軟件。比如要使用某個渲染器,那么渲染農場上的每臺機器都要裝一個正版軟件,軟件一般是按年收費,比如Maya軟件一年的使用費是2270美元個人(公司購買又有其他付費方式)。維塔數碼一年在一個渲染器上的使用費高達1.8億元。 三是人力。影視后期制作人桑梓表示,一個大片的特效往往需要幾個團隊百十號人耗時一兩年才能完工!栋⒎策_》特效參與者1855人、《復仇者聯盟》1453人、《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1180人、《變形金剛3》1178人……所以,好萊塢大片一般都是幾千萬到上億美元的后期特效開支。 在美國,一個中等水準特效人員的年薪在4萬美元左右,高級人員6萬美元,頂級人員15萬美元左右。假設一個電影的特效組有1000人,中高尖按6:3:1分配,工期1年,當然這些人有可能同時做兩個項目,減半之后,工資總額約3900萬美元,再加上協調、聯絡人員和特效監制的片酬,特技人工費可能要過5000萬美元。一般一個特效密集型電影的特效費用要占到總成本的一半。《變形金剛4》總投資2億美元,其2/3用于特效制作。10年前,《阿凡達》的特效制作費就達到2億美元之多。 在國內,初入行的特效技術人員年薪4萬元左右,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員工年薪約20萬元。一家100人的特效公司,按人均年薪10萬元計算,一年的工資支出也在千萬元以上。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劇照 所以,很多特效公司即便得獎后,也依然會面臨破產。201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了85屆奧斯卡4項大獎,包括最佳視覺效果獎。然而,在電影上映3個月以后,其特效制作方節奏特效工作室就申請了破產。2003年到2013年間,至少有21家知名的好萊塢特效公司倒閉、申請破產或者轉型。 特效行業利潤微薄,趕上好年景,利潤率也就在5%左右。為什么做電影特效不賺錢,還有這么多特效制作公司?因為真正能讓特效公司賺錢的其實是廣告。即便是好萊塢特效公司,也無法單純依靠制作電影維持。多年來,好萊塢的特效公司就在“廣告——電影——廣告”的利潤循環中實現技術的突破。 Apogee、DreamQuestImages、BossFilms和工業光魔,是上世紀70年代扛起好萊塢特效行業的四巨頭。工業光魔和同期的特效公司推動了整個電影行業的成熟,結果就是成本的降低和專業標準的制定。當使用了統一標準后,電影公司就把后期鏡頭按照難度和耗時分配給不同的公司,特效公司和電影公司就成為了乙方和甲方的關系,甲方電影有2000個特效鏡頭要在6個月內完成,那么競標的特效公司就按多少個鏡頭多少錢來報價。特效行業的商業化讓這個行業變成了普通工種,特效師的入門門檻也因為軟件的普及而降低,10年前好萊塢頂尖的特效師年收入20萬美元,而如今,最好的特效師收入也降到15萬甚至10萬美元。原本的創意行業變成了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就是為什么《流浪地球》大賣46億元,國內特效公司依然不賺錢的原因,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10元的收入,成本就要9.9元。” 此外,特效行業在國內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目前國內很多電影都沒有特效導演一職,全憑導演組自由發揮,也會出現外行指導內行、資源浪費的情況。因此,希望中國影視行業能省出錢來支持特效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