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上映有些時日了,其精良的制作已經引發了觀眾的廣泛熱議。許多人都驚呼,中國終于出了一部媲美好萊塢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也成為國產科幻電影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作為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確實太令人驚艷了!今天再來看看影片的精彩幕后吧! 從無到有的美術設計 科幻其實更適合于畫面而不是文字來表現,但科幻小說里的一句話要變成畫面需要密集的創意,這個拍攝起來其實是很艱難的。 《流浪地球》拍攝中首先要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可參考的內容非常少,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對此,視效總監直呼“恐怖”:“劇本里好像沒有什么是可以拍攝到的,也沒有什么是可以直接用的。”因此他們畫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這其中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
行星發動機是本片重要的一個元素。據原著描述,行星發動機的直徑多達十幾公里,難以想象的龐大全貌讓人充滿好奇。
而為了呈現這一奇觀,最初美術團隊設計了十幾版不同方案供來選擇的,有圓形發動機,方形發動機,柱形發動機等多種形狀,但是都被否決了。
最后選擇了由7條支架支撐,中間有用作發動機轉向的結構,上面有6個巨型散熱排氣孔的結構方案,工業感和未來感十足,而且正好的符合了“上帝的噴燈”這一描述!
除了發動機以外,還有恢弘的空間站、精密的太空艙、別有洞天的地下城、鐵甲洪流般的運載車都是制作人們一點點設計出來的。《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及影片監制劉慈欣表示:“其實很多元素,我都不知道該是什么樣子,但是他們都給做出來了。” 例如片中的運載車和太空站等等,制作組不僅設計出其外觀,甚至將內部操作駕駛的界面和座椅也都還原了出來。 國人團隊打造國際頂級特效 相信看過《流浪地球》的觀眾,都對片中制作精良,堪比好萊塢大片的硬核科幻特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前,曾經有影評人質疑片中特效來自國外《指環王》的特效團隊Weta Workshop,但遭遇了打臉。 雖然《流浪地球》中的特效被誤認為是好萊塢團隊所制作,但同樣也側面印證了該片的數字特效水平已經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大片。我們驚喜的看到,《流浪地球》不僅代表了國產科幻電影發展中的一大步,也代表了國內電影特效行業在追趕國際頂級標準過程中的一大步!
天馬行空的想象,好萊塢大片水準的制作,配合上中國獨特的風格,《流浪地球》這部科幻片將是中國科幻里程碑意義的一部電影:它標志著我們不僅能夠創作出能夠媲美好萊塢的科幻大片,更標志著我們能夠創作出與好萊塢不一樣的、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大片! 我們希望《流浪地球》能夠成為國產科幻電影崛起的一個信號,未來能看到更多優秀的硬核國產科幻電影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