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離不開特效處理,尤其是一些科幻片或者恐怖片,更是要大量運用到特效。一片科幻片是否精彩絕大多數都取決于后期特效的處理,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電影特效的發展。
早期,為了豐富電影的畫面感,會使用一些視覺魔術,產生令觀眾震驚的幻覺和詭異的效果。最早的效果主要是在相機內產生的,例如簡單的跳轉或疊加,或者通過使用微縮模型,背投影或無光澤繪畫創建。光學效果在稍后才出現,使用膠片、光線、陰影、鏡頭或化學過程來產生膠片效果。如電影標題,淡入淡出,溶解,擦出,爆炸,跳過幀,藍屏,合成,雙重曝光和放大縮小均是各種光學效果的表現。 影視特效又被稱為特級效果,即人工制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人物、動畫、妖怪、建筑物、風雨雷電、海嘯火山等都包含在內,主要分為視覺特效和聲音特效。 視覺特效在膠片時代可細分為:化妝、搭景、煙火、早期膠片特效等。大家最為熟悉的運用應該就是86版《西游記》,里面的妖怪全部由傳統特效化妝完成。專業人士制作妖怪面具,由演員套在頭上進行拍攝,搭景體現為天宮的場景,建造一些類似于天宮的建筑,再放一些煙霧,營造出天宮云霧繚繞的情景。 聲音特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效,通常由擬音師、錄音室、混音師協作完成。擬音師負責畫面中所有的特殊聲音,比如腳步聲、破碎聲、爆炸聲、水滴聲等。錄音師負責將擬音師的聲音進行收錄,最后通過混音的編輯加工成為影視中使用的音效。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經常看到一些花絮中出現的綠屏特效背景,為了使后期扣像更方便。但其實除了綠屏還有藍屏,因為光線是有“紅、藍、綠”三原色所組成,人的膚色偏紅,所以拍攝時用“綠屏”或“藍屏”,使用色和背景之間產生色差,后期制作時,移除綠色或藍色,再換成特效畫面,即可得到仿若置身真實場景的效果。 當然還有一種較為常用的就是感應裝置,電影《阿凡達》里,納美人無論肢體動作、臉部表情都與真人無異,就是使用這種方法。拍攝時,演員穿上布滿“感應器”的服裝,臉部也粘貼“感應點”,隨著演員的表演,感應裝置將相關動作的數據傳至電腦,特效人員再依樣繪出納美人的動作。 科技在電影中的運用在不斷的發展,同時一些擬音師、特效化妝師等也一直保留下來,并在電影中占據重要的角色,希望我們在提及科幻片時,想到的不僅僅是外國大片,更多的會是我們國家自己制作的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