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椰的萌形象 波波椰蝦醬海南話課堂視頻截圖 波波椰的海南話表情 周智延作品——海南首部漫畫單行本系列《天使在人間》 近日,經文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中國動漫集團與中國廣告協會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卡通形象營銷大會在廣州舉行。上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卡通形象在此集結“賣萌”,它們的“萌主”也將紛紛以此為契機,追求與各實體經濟企業合作需求的緊密對接。 在本次大會上,一位圓滾滾的“綠胖子”代表海南登上全國舞臺,它是傳棋工作室以椰子為原型創作的本土動漫形象“波波椰”。自2015年9月以來,該工作室圍繞“波波椰”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氣”的IP(知識產權)培育與營銷項目,其中海南方言課堂、微信方言表情等更是火速躥紅,受到許多新老島民喜愛。 “波波椰”在成長中是如何抉擇的?它的發展又有哪些借鑒意義?海南動漫營銷如何“走出去”?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波波椰”創始人王傳棋和多位業內相關人士。 將本土文化根植到IP本身 收到邀請函,受邀成為本次大會的經驗分享嘉賓,王傳棋在激動之余,也十分感慨:“這意味著我們15個月的努力終于得到了認可,也說明了我們堅持植根本土文化,打造海南動漫品牌的道路沒有錯。” 王傳棋告訴記者,“波波椰”誕生的初衷,是為了通過網絡傳播海南文化、介紹海南風物,在以大家喜聞樂見、極富本土特色的動漫形象增強老島民的文化自信的同時,促進新島民形成對海南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對于‘移民’‘候鳥’眾多的海南島而言,后者顯得尤為重要。” 他注意到,“日本一個名為‘熊本熊’的超級IP,幾乎盤活了整個熊本縣的經濟,在它橫空出世的5年,全縣接待游客人數上漲20%,為身為農業大縣的熊本縣賣出了835億元的點心和農產品。”他靈光一現:既然海南擁有如此豐富的IP資源,那為什么不因地制宜,打造一個類似“熊本熊”的超級IP呢? 知易行難,“波波椰”雖然定下了目標,但一路走來吃的苦頭卻不少,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前期扎根于海南本土方言的傳播推廣,以及做公益廣告等項目,雖然很“接地氣”,但最終總是“叫好不叫座”,經濟效益的轉化出現瓶頸,使得王傳棋團隊只能苦苦支撐、摸索前進。 “當時我的耳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勸我放棄營銷做內容,一種勸我放棄內容主打營銷,但我難以抉擇。”為此,王傳棋拜訪了廣東省動漫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鐘路明和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前者直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建議王傳棋團隊盡快搶占海南動漫產業高地,多渠道實現快速傳播、打響名氣,然后再將本土文化根植到IP本身;后者則在漫畫創作上給予了指點,同時傳授了王傳棋團隊面對受眾、借勢營銷的諸多方法。 回到海南后,王傳棋活學活用,動作不斷:他們團隊先后組織策劃了“海南十大神獸”、海中“剁咦”專題、“找海南阿姨買海鮮”等多篇公眾號推文,分別獲得了3.8萬、5.2萬和25萬的閱讀量,讓“波波椰”等一系列IP開始為更多人所知。 一批海南仔闖出新天地 如今,“波波椰”的形象在海口隨處可見,從走上電影熒屏播發宣傳片,到登上公交卡、公交車、免稅店和數家展會現場,這個詼諧幽默,經常出沒于街頭巷尾的“綠胖子”儼然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海南萌娃”。得知這次“波波椰”將參加本次大會,網友們也紛紛“點贊”,為其助力。 “我們深知在海南這塊土地上,太需要像‘波波椰’一樣專屬于海南本土的動漫形象了,因為這不僅承載著海南的歷史文化,也能夠成為大家感情上的一種寄托。”王傳棋說,在海南,還有一些漫畫家、動漫家也為海南動漫“走出去”作出了很多努力。 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海南漫畫家、海南第一本漫畫單行本系列作者——周智延。 堅持創作十余年,周智延終于等到中國漫畫業在2015年迎來了“互聯網+動漫”的新潮。他的團隊抓住機遇,傾心創作了《記憶輪回》《哥變成魔法少女了》《寄生少女》《甜蜜禁忌》等漫畫連載作品,分別與騰訊漫畫、網易漫畫、動漫之家等網絡漫畫機構簽約。 喜訊不斷傳來,2015年10月,周智延作品首次代表海南入圍第十六屆世界漫畫家大會原畫展。2016年6月,他的漫畫作品《甜蜜禁忌(韓語版)》在韓國最大的門戶網站NAVER的動漫板塊上線連載,這是海南漫畫作品首度被翻譯成外文“出口”國外。 當前,周智延團隊通過不懈努力,已發展為國內一線原創漫畫及設計團隊。2016年5月,周智延聯合海南漫畫界年輕的創作人,組建海南漫格子文創公司,在海口騎樓開啟動漫文創新探索。除了進行漫畫改編動畫、開發動漫周邊產品等新嘗試,漫格子還將跨界投身到“動漫+旅游”等創新創業的新領域,為進一步提高海南動漫文創影響力獻計出力。 而海南源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符朝軍則是自行“打井解渴”。看見海南的漫展舉辦少、質量良莠不齊,而需求又十分旺盛。“我自己特別喜歡動漫文化,為了自己的愛好,也為了這個圈子能呈現一個良性的發展,我便自己開了公司,專注地經營漫展等活動。”公司成立后,符朝軍以緊密結合“互聯網+”,通過線上宣傳推廣活動,以及在線下結合京華城等多家商城開辦動漫展會、舉辦2015源祈漫展/中國國際動漫節等形式,已經在海南打出了名氣,并且闖出了一片獨特的動漫天地。 期待形成海南動漫產業鏈 多年以來,海南動漫產業發展都受到多方的關注。主編《文化藝術報·中國動漫周刊》多年的鐘路明表示,從2004年至今,中國動漫產業的整體發展已經經歷了由動漫藝術向產業化運作轉移、市場化運作逐步成熟、資本驅動產業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但在動漫產業“祖國江山一片紅”的大背景下,海南卻鮮有具代表性的IP出現,這一直都是業內憾事。 “但‘波波椰’此次參會,表明了海南動漫產業又跨出了新的一步,開始更全面、更深入地擁抱省外市場。”鐘路明認為,海南動漫企業應充分利用紅色娘子軍、瓊崖縱隊等優秀紅色IP,通過易于讓觀眾接受和喜愛的動漫形象、動漫劇等方式,銜接旅游業、農業、服務業等,同時多利用區位優勢與廣州、深圳的企業,高校與市場對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人才培養模式。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動畫系主任鄧晰也持有類似觀點,她坦言:“在我系畢業生中,絕大多數都認為當地就業機會較少,并選擇離開海南到外省尋找工作,這點在省內高校中并不少見。”但隨著省政府對動漫游戲產業的大力扶持,以及像傳棋工作室等企業團隊不斷“走出去”,她認為海南動漫的發展已展露出蓬勃朝氣,“這些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也將給我們引進優秀的客座教授,實現融合電影配樂、腳本、動漫等綜合性人才培養機制提供強有力支持,真正實現為海南動漫產業培養和留住中高端人才。” 廣東省動漫行業協會產業鏈合作基地負責人方曉達表示,動漫形象的變現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就有拍攝電影、制作漫畫、售賣IP使用權等,但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產業鏈還不夠完善的海南動漫產業而言,各企業和團隊在搶占高地后,應保持足夠耐心,不要在盈利上操之過急,“依余光中先生所說:‘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來的,惟獨文化是閑出來的。’相信在海南‘慢文化’的滋養下,未來一定能夠沉淀和涌現出更多富有新意和特色的本土IP。”( 實習生 陳卓斌 本報記者 陳蔚林) 名詞解釋 動漫產業鏈有上中下游之分,上游是內容制作,中游是發行傳播,下游是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以原創內容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通過影視傳播產生拉動效應,帶動系列產品的營銷,通過形象授權和衍生品開發回收資金為動漫產業鏈主流的盈利模式。因為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動漫產業被稱為“新興的朝陽產業”。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超過1100億元。 [來源:海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