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影視劇在政府的資助和扶持下得到了長足發展。英劇《神探夏洛克》和《唐頓莊園》自推出以來,風靡全球、行銷海外。 英國公投脫歐曾一度引發文化界對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擔憂。不少人認為,脫歐或將損害英國的世界文化強國地位。為此,新首相特里莎·梅組閣伊始,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即就如何保持文化繁榮發展廣泛征求行業民意,積極推動新政制定。作為新政府組閣兩個月以來文化領域最重要的工作成果,日前,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主管文化、交流和創意產業的國務大臣馬修·漢考克發表施政演講,代表新政府發布英國脫歐后首個文化政策報告,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報告指出,英國政府將積極消除脫歐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推動各領域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鞏固英國的世界文化強國地位。報告特別強調大力發展創意產業,使其進一步成為本屆政府的國家產業戰略核心之一。 在演講中,漢考克首先總結文化發展成果,并對未來進行展望。漢考克通過影視、游戲、演藝、設計等全球領先行業的具體案例,回顧了英國文化行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近年來取得的重大成果,強調創意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關鍵地位。 漢考克還著重表達了政府對文化發展的支持態度。他說,文化是英國的國家屬性,政府將繼續重視和支持本國文化發展,并把創意產業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政府將繼續支持“一臂之距”的文化管理政策,明確政府監管的職能定位,確保文化發展的良性環境和創作自由度。 此外,漢考克介紹了任內三大重要施政舉措,分別包括: 加強扶持。通過加強政府監管、擴大稅收減免、鼓勵公共投資等手段,大力推動文化各行業有效發展,將脫歐的負面效應減到最低。政府準備根據成效顯著的電影稅收優惠政策,將稅收減免推廣到博物館、美術館、演藝、游戲、動漫以及“卓越英國”全球形象宣傳項目等相關領域。 深化普及。加強文化的全民性、平等性、多元性,推動文化的全民共享與和諧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擴大服務覆蓋范圍,加大對小城市和邊遠地區的服務力度,改善國家級和地方性博物館、美術館的服務;加強歷史文化名城推廣活動,以文化手段支持北方經濟引擎計劃,增強公眾對“文化改變城市”的認知,擴大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度;加強藝術教育,確保兒童與青少年享有更多參與文化藝術的機會,特別要增加創意課程,培養創意產業接班人。 結合科技。進一步重視科技力量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將加大數字經濟與創意產業協同發展的推動力度,盡快出臺數字經濟相關法規,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加強寬帶移動網絡建設,通過科技手段將文化創意向大眾普及。 有分析稱,該報告既為英國未來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英國文化界消除憂慮、提振信心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指明了英國脫歐后的文化發展方向。 通過報告可以看出,英國脫歐后在文化政策方面總體沿襲了上屆政府的支持政策,同時加大行政調節力度,激勵文化發展和藝術繁榮。英國新政府認同文化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認為其是英國對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對外立足世界強國之林的重要保障,因此將進一步高度重視并大力扶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另外,由于此前很多英國文化界人士認為,脫歐可能造成歐盟對英國實施政策調整、資助縮減和人才流動限制,會對英國文化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報告也希望能夠消除這部分人的疑慮,表示新政府除計劃在脫歐談判中力爭有利局面外,還積極謀求“向內部開刀”,確保“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鼓勵和扶持國內外文化藝術機構與人才的自主創業與創新。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利用公共政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其創意產業一直走在全球前沿。多次強調提升創意產業的地位和普及公共文化服務是該報告的亮點。 創意產業是英國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型產業。英國新政府高度重視創意產業發展,希望通過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推動創意與數字科技相結合等手段,不斷增強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創意意識、技能和參與度。英國新政府也高度關注公共文化服務,認為文化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廣大民眾應享有的權利,參與文化活動不應受性別、健康、地域、國家、種族等因素影響,此外還將重點縮小公共文化服務的區域性差別,并注重加強少年群體的文化普及。 [來源:中國文化報] |